栏目分类
新闻动态
重庆暮春,微风轻拂,芍药花香弥漫在曹回镇的街头巷尾。就在这样平常的日子里,一个年轻人的身影,却在不经意间成为了全网瞩目的焦点。副镇长徐畅,撸起藏蓝色衬衫的袖子,鼻尖微微冒汗,正忙碌地在摊位前。只见他对着手机镜头,高高举起一束粉白相间的花束,身后竹筐里的芍药,还带着清晨的露珠,鲜嫩欲滴。这样的场景,打破了人们对“体制内”的刻板印象,恰似一颗石子投入平静湖面,在社交媒体上激起层层涟漪。
当“笔杆子”遇上“流量池”:基层治理的次元壁破了在曹回镇便民服务中心的档案柜里,整齐码放着徐畅参与撰写的乡村振兴调研报告。曾经,那些关于芍药产业升级的万字文稿,是他的“主战场”。然而,四月的一场冰雹,让5000亩花田面临绝境。此时,键盘上的策划书,抵不过花农们焦虑的眼神。凌晨三点,镇政府会议室里气氛凝重,投影仪上滞销数据刺痛着每个人的心。这时,有人突然指着窗外说:“夜市摆摊生意那么火,咱们能不能试试?”这可不是创业公司的头脑风暴,而是基层干部们真实面临的困境。曾几何时,能写材料、擅长协调、会做群众工作,是评判基层干部的重要标准。但在短视频时代,农产品要“出圈”,乡村需“种草”,那些习惯趴在办公桌前写总结的“笔杆子”们,被一下子推到了镜头前。就像徐畅直播时不小心碰倒话筒,手忙脚乱道歉的模样,传统治理能力与新媒体浪潮的碰撞,透着笨拙却真实的气息。
从“政策翻译器”到“市场操盘手”:能力坐标系的重构直播间热度飙升的背后,是基层治理逻辑的深刻转变。当徐畅在镜头前介绍芍药的药用价值时,他已不再仅仅是政策的执行者,更成为了地方产业的“形象代言人”。这种角色转变,不仅需要勇气,更考验对市场规则的敏锐洞察力。他要精打细算物流成本与直播佣金的比例,琢磨网友到底喜欢“古风花束”还是“ins风包装”,甚至要在评论区及时回复诸如“花期多久”“能否代写贺卡”等琐碎问题。这不禁让人想起云南某古镇的党委书记,为推广非遗文化,穿上马帮服饰在抖音跳起锅庄舞;陕西的驻村书记自学剪辑,把苹果园拍成“田园纪录片”。他们不再是办公室里高高在上的“父母官”,而是活跃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“多面手”。徐畅在摆摊时,一边给顾客递花,一边留意到“年轻女孩喜欢混搭花束”。这些来自一线的市场洞察,比任何调研报告都更鲜活,也更能切实转化为助农的实际收益。在“土味”与“专业”之间:新时代的基层生存法则当然,跨界并非毫无章法。当有网友质疑“公职人员摆摊是否合规”时,曹回镇迅速在官方账号发布情况说明,附上花农联名的求助信和义卖账目明细。这种面对流量能妥善应对、面对质疑能及时回应的能力,彰显了基层治理的成熟。徐畅在直播中多次强调:“我们不是网红,是帮老乡卖花的基层干部。”这句话如同锚一般,将热度牢牢系在“为民服务”的初心之上。这让人思考基层能力的“双重悖论”:既要放下身段学习“土味营销”,又要坚守原则底线;既要用通俗易懂的“网言网语”与网友沟通,又要保证政策解读的准确无误。就像徐畅在夜市摊位前立的那块小黑板,左边用粉笔写着“助农义卖 明码标价”,右边画着二维码和售后客服微信,传统与现代、严肃与鲜活,在这块小小的黑板上实现了奇妙的平衡。
当镜头关闭之后:比流量更重要的事夜市收摊,徐畅的衬衫早已被汗水湿透。他蹲在路灯下整理订单,手机里新消息不断:有花店老板询问长期合作,有文旅公司想做“芍药花节”策划,还有网友发来自己插瓶的芍药照片。这些热度带来的,不仅是当下的销量,更是乡村产业升级的希望。镇里正谋划建设鲜花冷链库,开发芍药花茶、精油等衍生品,而徐畅他们在直播中积累的用户反馈,将成为这些决策的关键依据。这才是基层干部能力升级的真正意义:不是为了追逐流量而作秀,而是借流量之力,推动乡村振兴。就像那些在镜头前略显生涩的基层干部们,他们或许成不了网红,但却努力尝试用新的方式与时代对话。当徐畅们放下手机,重新坐在办公桌前,带回的不只是亮眼的销售数据,更是对基层治理更全面深刻的认知。在田间地头与直播间之间,在政策文件与网友评论之间,他们正搭建一座更贴近民心的桥梁。
暮色降临,曹回镇渐渐安静下来。徐畅看着空荡荡的花筐,想起摆摊那天,一位老奶奶买花时说:“原来当官的也知道花要配漂亮丝带。”这句话,如同一颗星星,点亮了基层治理的另一种可能。当干部们不再只是文件里模糊的身影,而是能帮花农系好丝带、为老乡算清账目的“身边人”,或许这才是新时代基层能力最动人的诠释。而那些在镜头前流过的汗、说过的“土味情话”,都将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生动印记。

